甚麼是運動?
事實上,根據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定義,體育活動必須是以體育精神或身體協調能力為基礎的活動。然而某些運動競技的特質,即使沒有身體運動,卻仍被認定為「腦力運動」的運動,例如橋牌和西洋棋。
電子競技算不算運動?
問新聞本周要介紹的「電子競技」(簡稱電競),目前在各國都還未被承認為「運動」(電競到底算不算運動?),但隨著電競產業在各國的發展日益成熟,遊戲產業鏈的產值日益提升,或許我們可以試著拋開成見,好好了解這個產業。
不只是玩具
說到電競,大部分的家長會直接聯想到「電玩」,甚至容易將電競與「宅、沉迷、無所事事」做聯想。電子競技顧名思義是以電子遊戲來進行比賽,因此正如同網球員必須熟悉不同質地的場地、球的軟硬度、球拍的規格與材質,電競選手同樣的,必須花時間熟悉遊戲軟體以及硬體設備。讀者可能會說:電腦遊戲不是大家都會玩嗎?事實上要玩得頂尖,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蔡英文總統為代表台灣參賽的兩支隊伍舉辦行前加油會(來源:麗台運動) |
鬥智也鬥勇
以全世界目前最熱門的遊戲《英雄聯盟》為例,地圖可以分成上路、中路、下路和野區,五個玩家(召喚師)由系統隨機組成一隊,選擇遊戲中的角色(英雄)與對手五打五捉對廝殺,最先推倒對方主堡的一方獲勝。(想知道更多,這裡有影片)
聽起來有點複雜?還不只呢!這款遊戲中一共有超過120隻英雄,每個英雄有Q、W、E、R四個技能,分別有不同的施放條件和使用效果;此外,玩家還可以透過修改天賦、符文,或是購買不同道具來改變一隻英雄的角色定位。通常在一場正規的比賽中,10隻英雄是不能重複的,用簡單的數學算起來,一場比賽可能有C(120,10)=3,628,800種可能的英雄組合,而每隻英雄又有4個技能,總共16種不同的接技順序,可見要玩好這項遊戲是需要大量的時間理解以及練習的。
職業業餘大不同
在籃球場上,每個人有不同的位置和責任,籃球員可以透過對手的跑動預測接下來球的走向,他們有具體的、可見的目標:球和籃框;而在電競的世界裡,遊戲的流轉是無形的,每個玩家只有部分的視野,資訊的交換和策略即時的應變就因此變得更加重要。在職業玩家的遊戲中,僅僅是0.5秒的視野,就可能扭轉一場比賽的勝負。
資訊、技術、心態,三位一體
當今世界各地的電競發展,已經愈來愈趨專業化。在業餘玩家的世界裡,要打好遊戲或許在操作技術上多費點心思就可以有不錯的成效,然而要進入職業圈,不只是技術,甚至溝通、信任和選手心態都可能是影響一場比賽勝負的關鍵。在當今的職業賽場上,完整的戰隊甚至發展出教練、分析師,甚至心理師等不同專業,分別針對選手的不同層面做調整。
這是一支台灣站隊打輸季後賽之後所釋出的影片,影片中記錄了選手的心路歷程,看得出團隊中的不同角色都有存在的目的,而選手的成就除了個人的努力,也包括後勤團隊的全力幫助。
電競運動去汙名化
2012年,台北暗殺星(TPA, Taipei
Assassians)為台灣奪下英雄聯盟的世界冠軍,隊長陳彙中透漏:「集訓時一天練習至少13個小時」。或許正因為電子競技不如其他職業籃球、籃球一樣有太多先天身體條件限制,因此能區別頂尖與普通電競選手的,就只有努力了。
希望透過這次簡單的介紹,讀者可以區分「電子競技」與「不務正業沉淪電動」兩者的差別,還給這些努力的選手該有的榮耀與掌聲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