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8月26日 星期五

幫QQ 這些科系有難言之隱

大學科系百百款,其中有些科系又特別容易遭到誤會,記得以後遇到這些科系的人,不要再踩到他們的地雷啦!




1)    Q: 中文系到底念什麼?這個字你怎麼不會念,你不是中文系嗎?



A: 中文系不是只學習正確的字音字形。在中文系的課程中大多分成文學跟思想兩個部分,除了要接觸中國歷代名家作品之外,還需要研讀儒家、道家......等等的各種思想,其中還有文字學、聲韻學、訓詁學等等的跟中國文字形音義相關的課程。


2)   Q: 哲學系,那以後是不是就是當跟柏拉圖一樣的哲學家呢?



A: 哲學系不知道的人可能會以為他隸屬「社科院」,但其實它是「文學院」底下的科系。那麼哲學系的人到底都在幹嘛呢?當然是學哲學,然後思考各式各樣曲折複雜的問題,像是著名的哲學問題「試證明蘋果等於橘子」,如果簡單來說,這是一個亟需思考和邏輯辯證的科系,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會成為哲學家,那就不一定了。因為隸屬於文學院,所以其實很多哲學系畢業的學生都從事文字相關工作。


3)   Q: 社會系?社工系?傻傻分不清楚。



A: 社會系跟社工系都有個「社」字,但是他們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科系,卻總是被大家搞混。那麼這兩個系到底在幹嘛呢?簡單來說,社會系研究的是社會總體現象,而社工系,則是偏向個案的輔導以及社會福利相關工作。


4)   Q: 人類學系是去挖死人骨頭嗎?



A: 這個想法有一部份是對的,因為人類學系是一個結合民族學和考古學的科系,民族學顧名思義就是研究各個民族的風俗發展,而考古就是去挖掘舊物進行研究,研究的東西確實有一部份是死人骨頭啦。

 5)   Q: 如果真的要學以致用,那麼當總統要念什麼系?



A: 因為沒有「總統系」那麼總統都是那些背景出身的人呢?以台灣為例,台灣自民選總統以來,除了「阿輝伯」李登輝比較特別是農經博士之外,總統幾乎是法政背景出身。但這也不是絕對,只要有良好的統籌能力、號召力、領導能力,不管什麼科系背景或許都可以勝任這個工作。


6)   Q:政治系在學怎麼搞政治?以後畢業出路是要選立委嗎?


A:政治系在學習怎麼搞政治,這句話對了一半。嚴格來說,政治系修課涵蓋的範圍包括:政治理論、政府體系研究、公部門研究、外交、國際關係、公共行政等等。因此未來的出路其實也不少:可以選擇投入公職,往公共行政發展;亦可以選擇擔任政治人物的政治公關,擔任政治人物與一般人民、媒體的橋樑;當然,如果文筆不錯,加上對公共議題、政黨以及政府運作的了解,也有不少比例的政治系學生成為記者。

至於政治系的學生是不是都在選立委?問新聞訪問了政治系同學,得到的回應是:「只要有錢,念甚麼科系都可以選立委。」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呀,大家別再誤會政治系的同學了哦。


7)生傳?生機?生技?生科?天啊你搞得我好亂啊~   

這幾個系的縮寫的確是讓其他人霧煞煞,如果我們把全名寫出來,或許能夠有一些頭緒:

生傳: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,簡單而言就是兼具了「農業知識」以及「媒體傳播」的一個科系。

生機: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,屬於生農學院,學的是如何發明或改善適合生物的機械器具。

生技:生化科技系(或生物科技系),屬於生命科學院,以化學為工具,研究基因層次的生物學,主要領域包括分子生物以及生物化學。

生科:生命科學系,探討生物的各種生命現象、生理學以及分類。



看完這些,你還對某些大學科系有所疑惑嗎?
歡迎寫信來和我們討論哦!






2016年8月25日 星期四

學以致用重要?還是個人選擇重要?


大學念什麼就應該做什麼,是這樣嗎?你以為念中文系一定必須當老師,或者念政治系就一定要選立委嗎?「學以致用」在人人擁有大學文憑的現在,真的還是不變的箴言嗎?又或者這其實是侷限大專畢業生職涯發展的緊箍咒?

念文組沒出路 向「錢」看理組是王道?[1]


大學生滿街跑的現在,每逢就業季也會出現討論大學生就業率以及就業薪資的新聞,媒體經常以科系分析各個科系的薪資水平。在大學生群聚的PPT (批批踢) 上也常爆出文、理組大戰,許多人認為文組的薪資水平確實不如理組,但在讀大學期間所培養出來的文化知識素養讓他們的生活更好,其中的價值是無法單純就薪資衡量的。

那麼又回到問題本質,到底念文組好,還是念理組好。這點其實沒有絕對的答案,或許應該要回到讀大學我們究竟想要得到什麼,是為了一份好的工作,還是知識的提升,每個人的價值觀念不同,所想要在大學裡獲得的也不同,對薪資的滿足度也不同,向「錢」看或許早就不是唯一標準。

「學以致用」到底要學什麼用什麼


2015年年底,教育部與勞動部合作宣布建立「大專生就業追蹤系統」,並且發表新聞稿表示日後希望根據不同的就業率、畢業薪資做為大專科系招生名額增減的標準,希望可以透過這樣減少「學用落差」。如果「學以致用」不是唯一標準,那麼為什麼大家還是困在這個迷思裡,而且從政府做起呢?

當時的教育次長陳維德表示,產業薪資高,顯示產業端亟需這樣的人才,相反的,若薪資較低,可能是因為這樣的人才太多,在就業市場過剩,因為在學術端應該避免產出太多這樣的人才,因此在招生時就應該減少缺額。但當時教育界卻是一片譁然,認為的做法管太多,社會需要多元的人才,如果就薪資水準和就業率來衡量有畫地自限的嫌疑。

然而,不管是「學用落差」還是「學以致用」,我們都困在一個「學」和「用」一定必須搭配的迷思裡,如果是這樣大學豈不是成為了職業訓練所?而且並不是所有的科系都有明確的職業取向,像是法律系可以當律師、司法官,會計系可以當會計師,有些科系你卻不知道該怎麼樣去歸類他們未來的職業走向,例如哲學系,並不是每個哲學系的人都會成為哲學家,根據個人經驗,有相當多的文學院學生從事媒體工作,或許你不禁會懷疑,這到底有什麼關聯?媒體工作不是應該留給傳播相關科系的學生嗎?

根據這個例子,我們應該要思考的是,到底在強調要學以致用的同時,我們到底希望是學到什麼,又該怎麼用。如果單純就大學的專業知識來說,或許從事與本科系有點距離的產業是旁門左道,但如果換一個方式思考,運用的是在大學裡學習到的課餘知識所培養出的興趣,那麼是不是另外一種「學以致用」?

個人選擇才是一切 「錢」途不是唯一選擇




曾經因為媒體報導的而引起熱烈討論的「博士生賣雞排」事件,博士生跑去賣雞排雖然背後有相當多值得討論的切入點,眾人的觀點也有好有壞,但如果單純以「學以致用」這件事情來說,像這樣的「學用落差」並不是什麼壞事,身為企管博士,他可以運用他的管理專長,來把雞排賣得更好,其實也是另一種學以致用。

這篇文章和大家討論了這麼多關於「學以致用」的問題,人們應該了解的是,「學以致用」是大家的一種迷思,認為不應該浪費所學的知識,但是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在大學裡,除了學習到知識,也有在知識之外所能學習到的東西。而該往什麼方向做生涯規劃也都是個人選擇,「學以致用」只是一種標準,限於在人們不知道該往什麼方向去的時候總參考的依據,並不是標準答案。

而讀大學究竟是想要獲得什麼,是想要增進自我的內涵、價值,還是要把大學當成職業訓練所。獲得學士學位之後,又想要得到什麼樣的工作,什麼樣的薪資,也都取決於個人選擇。讀大學,或許不需要按照別人規劃好的路線走,而更應該在期間思考自己的未來,這樣一來,不論是文憑或者是未來出路都不是應該煩惱的問題。





[1] 此處「文組」指非法商學院的文組學生

2016年8月24日 星期三

真的假的!念大學是虧錢投資?


今年父親節(8/8),大學分發結果出爐,大考中心公布今年大學錄取率為97.11%,創七年新高。根據內政部統計,2015年大學生人數破500萬大關,大學生滿街跑,造成學歷貶值、大學文憑如廢紙,念大學真的這麼重要?



賈伯斯念了6個月的大學,覺得對他沒有幫助,最後決定退學。

按照賈伯斯的想法,「大學」可能不是提升個人能力的唯一管道,有些知識及能力甚至只能在職場中學習,那麼學生和家長為甚麼這麼汲汲營營於大學學歷呢?


由你玩四年?


不論上大學是想跟隨潮流,抑或是追求自己的興趣、培養專業能力,我們在這裡不討論每個人為甚麼上大學,但是筆者希望透過政府的資料以及簡單的計算,用比較科學的方式來分析到底上大學是不是真的這麼必要?文章的末段我們再來談談,上大學可以為你帶來甚麼。


念大學是一種投資


學習是一種自我投資,為了讓自己在未來更有競爭力,我們繳學費、付出時間心力,為自己創造附加價值。既然學習是投資,投資前除了詳閱公開說明書,我們還可以透過計算投資報酬率,確定「上大學」究竟是不是一個「賺錢」的決定。


投資報酬率公式


投資報酬率的計算公式為



舉例而言,小智投入100元購買神奇寶貝圖鑑,一年後以108元賣出,則年投資報酬率為(108 – 100)/100*100%,也就是8%,看起來是個還不錯的投資。那麼,念大學的投資報酬率該怎麼計算呢?我們得先知道念完大學後,將有多少收益。

初任人員薪資歷年資料

收益


根據上表資料,104年高中或高職畢業生的起薪是22,980,差不多就是我們常聽的22K多一些,而念完大學之後起薪約增加了5K,為27,655元,若是再多念幾年博士,則起薪增加為32,638元,大約也是5000元。[1]


成本


在這個簡單的經濟分析中,成本指的是機會成本[2],包含外顯成本和隱含成本。

外顯成本很簡單,在這個例子中,決定去念大學的成本顯然就是念大學所該支付的教育費用。根據政府研究,台灣大學生一年所花費的教育費用(包含學費及生活費),公立大學約為20萬元,私立大學約為25萬元,平均每人每年為22.5萬元左右。

另一方面,魚與熊掌不可兼得,當我們選擇念大學,勢必得放棄高中畢業工作的所得,而這份沒有得到的所得就是隱含成本。如上表資訊顯示,高中畢業生的起薪為22,980,這屬於念大學的隱含成本。



到底該不該念大學?



鋪梗這麼久,我們終於可以來計算投資報酬率了。假設現在有一個高中畢業生可以選擇念大學或者直接進入職場工作,我們計算他念大學4年加上畢業後2年的收益與成本。

收益:大學畢業工作兩年的收益[3]27,655*12*2=663,720 ()

成本:
外顯成本[4]22,500*4=90,000
+隱含成本[5]22,980*12*6=1,654,560
1,744,560()

投資報酬率=(收益-成本)/成本*100%

也就是{(663,720-1,744,560)/1,744,560}*100%=61.95%

別急,這是六年的投資報酬率,年投資報酬率還要除以六,也就是-10.326%



甚麼?搞了半天念大學的投資報酬率居然是負的!!!



沒錯,以畢業頭兩年的薪資來說,的確是負的,那麼我們把時間拉長來看呢?如果雙方薪資都不調漲,大學生要工作幾年才會回本呢?

我們用EXCEL計算結果如下表




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知道,如果企業都不加薪,大學生只要工作22年就可以回本了!

聽起來很悲哀嗎?事實上情況也沒有那麼悲觀啦。



莫急莫慌莫害怕──簡單分析的缺陷



在這個簡單的計算中,我們沒有區分公立大學以及私立大學的差異,其實,公立大學學生不僅起薪較高,大學教育費用也較低,因此投資報酬率會比計算出來的還要高一些,而私立則相反的會更低一點。然而讀者也不用太悲觀,上面有一個過度簡化的假設是「如果企業都不加薪」,這在現實中是較不可能發生的。

如果大學生畢業生的能力的確高於高中職畢業生,則薪資調漲的速度應該較快、幅度也應該要比較大。因此不論是公私立大學,工作第23年後,投資報酬率的數字都會較上表再高上許多,「回本」的速度也絕對比20年快啦!



念書就是為了賺更多啊 不然要幹嘛?



除了「賺錢」以外,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Gary Becker曾經在自己的部落格發表一篇文章〈教育的好處〉[6],文中提到大學生相較於高中以下學歷者,除了薪資較高以外,還有下列額外的好處:


1.      更健康

2.      更擅於理財以及面對不可預期的衝擊

3.      較少抽菸、擁有較多好習慣、犯罪次數較少

4.      更穩定的婚姻

5.      更知道如何投資下一代


值得一提的是,上面列的額外好處與上大學僅具有相關性,不代表念大學助於培養以上特徵的人[7]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大學給予學生更多時間與彈性去充實自己的知識與能力,大學生如果懂得善用,這門投資絕對不會虧本。



有沒有穩賺不賠的投資?



總結而言,念大學的確可以帶給學生各方面的好處,然而並不是考上了大學、安全的畢業,就能得到所有的好處,一切還是得靠大學生自己努力而來。

大學給予學生最基礎的邏輯訓練,透過這四年課內與課外的學習,讓自己具備就業市場上所需要的專業知識與能力,才有機會在四年以後扳回一城,證明自己上大學是正確的投資。









[1]為了簡化分析,我們不討論不同科系的差異,僅以平均數約略估算,如果讀者有興趣,不妨參考這裡,自行計算各個科系的投資報酬率。

[2] 想知道更多有關於機會成本,可以參考這裡

[3] 起薪(月薪)乘以12為年薪,再乘上工作兩年,為這6年的總收益(因為只有兩年有收入)

[4] 念大學4年的教育費用

[5] 直接進入職場工作六年的薪資為隱含成本

[7] 相關性不等於因果性。舉例而言,死亡的人生前都喝水,也就是喝水的人最後都會死亡,喝水與死亡有相關,但不代表喝水是造成死亡的原因。

參考

吳聰敏(2014) 好老師莫強求:〈大學學甚麼〉,http://homepage.ntu.edu.tw/~ntut019/edu/edu.html